铁锅杀青的普洱茶是否好喝仅在一线之间
除了杀青环节,普洱茶的后期发酵也是决定茶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大福普洱茶的发酵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氧气的作用,需要掌握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好的普洱茶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停止发酵,进行晒堆、压制等后续工序。此外,普洱茶的存储和陈化也至关重要,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才能让茶叶逐渐变得更加陈香、醇厚。普洱茶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原料的质量,还需要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精细把控。只有这样,才能让茶叶真正的散发出它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成为一款优质的普洱茶。
在茶叶的初制工艺中,高温杀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茶叶中酶的活性,避免茶叶的酶促氧化反应,从而保留茶叶中的色、香、味。而对于绿茶来说,由于绿茶需要保留一定的叶绿素,因此其杀青温度要比黑茶等低一些,一般在180℃左右。这样可以保留绿茶的鲜绿色泽和清香味道,同时也避免茶叶的过度氧化发酵。
而对于
今大福普洱茶来说,其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其陈化潜力,作为一款今大福普洱茶,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因此在杀青环节保护普洱茶中的活性物质不被破坏、杀死,就成了普洱茶工艺的关键。普洱茶杀青时叶面温度不能超过80℃,这是普洱茶杀青的“生死线”,超过太多,酶的蛋白分子结构会遭到不可逆的破坏,那么这些叶子就失去了后期陈化的潜力。另外,杀青环节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消除一些低沸点的芳香类物质,通常这些芳香类物质都会导致茶叶不好的风味出现,比如青叶醇、青叶醛等,会带来不好的青臭味。在杀青的过程中,鲜叶的水分也进一步得到蒸发,茶叶和茶梗会变得更软、更有韧性,方便下一步进行揉捻。
随着普洱茶生产技术的发展,机器滚筒杀青和机器朝天锅杀青等非人工方式已经应用于生产中。这些方式可以提高杀青速度,效率比手工锅炒快几十倍,但它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容易产生过高的温度,导致茶叶叶面温度超过80℃。因此,在机器杀青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变得更加重要。如果杀青不当,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需要生产工人经验的长期积累。杀青的时间长短也要根据原料的老嫩程度进行调整。翻炒的速度不应过快,否则难以达到一定的温度。同时,不能让某一部分原料长时间接触温度极高的锅底,否则会造成受热不均。此外,高温长时间翻炒会杀死茶叶中的活性物质,这也是需要避免的。
在今大福普洱茶生产中,正确的杀青工艺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茶叶的品质产生不可逆的破坏。有时,为了避免过度杀青,有些人会缩短杀青时间,或者在翻炒时受热不均,导致茶叶叶片炒熟不均匀,这会使茶叶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发生酶促氧化,产生红叶、红梗等不良的品质问题,同时也会留下不悦的青草味。另一方面,过度杀青也会导致茶叶温度过高,破坏茶叶活性物质,甚至炒糊,产生焦糊味,或者出现绿茶中常见的豆香、板栗香等香气特征。因此,在普洱茶生产中,正确的杀青工艺是非常关键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实践来掌握。
如果在杀青过程中温度过低且时间过长,会导致茶叶出现闷黄现象。当锅温低于酶类物质的钝化温度范围时,无法达到抑制酶促反应的目的。此时,继续在低温下进行杀青会加速酶促反应,导致后续的加工环节继续"发酵",同时产生茶黄素,导致茶叶出现红梗黄叶的现象。这样处理的茶叶在新茶阶段可能会有明亮的汤色和花香,但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具有陈化价值的普洱茶。
另外,一些人为了降低新茶的苦涩度和涩感,可能会对杀青完成的茶叶进行"闷黄"处理,即不揉捻茶叶,而是直接堆积在一起,在湿热条件下让茶叶发生一定程度的氧化反应,促使茶叶内含物质快速转化。经过闷黄处理后的茶叶会呈现偏黄的颜色,个别部分可能会变红。这样处理的新茶可能不再苦涩,香气明显,但却失去了未来陈化的潜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因此,在普洱茶的生产中,正确的杀青工艺和加工方法对于茶叶的品质和陈化潜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严格把控。